从大山里走来


来源:艺盘      时间:2020-06-08

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,我出生在贵州高原黔北大娄山区,每天开门见山,寒门学子。家谱记载,祖上清河郡,东迁徙南方,清康年间西迁徙人川,祖上有文化有学位有银子,解放前歹父辈迁徙至贵州大娄山脚下,家庭注重唯有读书高的教育。我从小喜欢画画,信笔涂鸦,沒有老师指导,家住大山里,根本看不到名画。我小学起就上县里名校,小学初中都是校第一名,可“革命年代”高中不能直考大学,于是乎,那年正是青春季,我穿上绿军装,投军从戎。

黔北自汉代时期以来就出武将仕吏,历史且不说,就民国时期贵州81县令都出自该县,从军阀解放时起义后的副国级,近年来的十多个将军和省部级官员,都在该县出生。可能我一半是外来血统,自小一心想当一名画家,前几年回故乡还在老屋找到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为“红卫兵”印袖章木刻伟人像,虽然是报上剪下来摹刻,但它是我的第一个版画作品,当时印制上千次,因为我老家是革命老区发祥地,文革时期红色革命串联学生过往很多。可惜那时学校美术老师天天去抄大字报了,我家里的很多连环画和书籍都被收去烧了。高中毕业那年征兵,部队首长发现我并以特长青年专招人伍。记得走进新兵训练营,来自广东、四川、贵州上千新兵训练营,人材济济,在部队的第一个春节出墙报,没人敢上,首长直接点名我办,记得我画了穿着绿军装的年轻解放军手握钢枪站在红梅树下,题为「保卫祖国红梅报春」,一举在小小军营出名。从此,我不管是在战士,班长,还是军校,军官的方阵中,树立起不一样的艺术军人自信心。记得一九九一年最是开心,第一次个人作品展,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版画艺委主任李少言老师为我作序题词,并且我又在当年获得国美主办的画展二等奖。接下来在攀爬艺术高峰的必经之路上人选了几次国届展,但对我来说人生是动荡的。不久因身体健康问题转地方,除了生存第一的工作外,大量时间还是文艺创作,一路走来在国内外举办十多次画展,出了十多部画集,出了三部诗集。确实获得几枚军功章,感谢在军队得到苦与累锻练和军队的陪养。那么我在艺术人生道路上是怎样对艺术的践行呢?这里主要说说我学习和创作中国画的实践体会。

一、我的中国画学习阶段

在这阶段,我认为首先起手要高。学习中国画的方法开始不外乎临摹,从中可以得到传统的技法。但是临摹要有选择,起步不高终身受累,所以第一课很是重要,如果起手学习了风格庸俗,笔墨不高成了坏习惯很多的画作,将来要改掉那就很不容易。那么我是怎样一个学习过程呢?首先在山水画方面,一是学习石涛。石涛能够在“四王”的仿古画法笼罩着整个画坛的情况下,不随波逐流,能够自出新意,尤其他的小品画,多有出奇取巧之处,用笔生拙奇秀,设色出新,笔墨变化很多;二是学习李可染。李可染巧妙地把包括关注形、光、色在的西画创作方法有机融合在传统的,写意的人笔墨体系之中,他作画时,善于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修养与艺术修养,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追求画面意境完美表达,先生尤其善于用墨,在“黑”上下功夫,他在黑中既求实体感,又创造虚拟美,用黑衬托亮,用黑统一画面,用黑来创造意境;三是学习陆俨少。丛观陆俨少艺途和长长的足迹,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:实临一意仿一灵变一创造,先生读书万卷,行路万里,得江山之助,在传统中进出,孜孜求索,甘苦备尝。最是能体现先生的创作,一个字“奇”。先生胸中一段奇,先生曾自题“此非仿大涤子,自写胸中一段奇耳”,这奇是先生的胆识,在于他的变革,在于他的出于众,这奇是俨少老师的精神、气质、风采、情韵的总称,也是他馎大的襟怀和抱负;其次我学习花鸟与人物画:一是学习任伯年。任伯年在中国画创造性地传变和改造传统是很大贡献的,他注重写生,现察实际,无疑任伯年的中国式“写实”是基于中国传统绘画“气韵生动”的写实,但又带着浓重的时代之风;二是学习宋画。在北宋时期,苏轼、米芾、李公麟等文士的推动下,注重抒发主观情志的文人画成为潮流,并与画院写实之风相互辉映,促成绘画全面发展,使中国绘画前所未有的变革,从而形成中国绘画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。

二、我的中国画创作阶段践行

对于一幅画的好坏评价,通常按中国画史“六论”标准,但从我的实践即三点:一是气象,二是笔墨,三是韵味。这三点能达到高标准就是好作品。理解了这三点的内涵后,在创作中做到:一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笔墨、纸、砚,做好养笔养墨养纸;二是提笔之时要神完气足。古人作画梵香沫浴,现在不用那多礼数但还是要做好休息、早起清晰,对纸凝想,全神贯注,旁若无人,纸笔称手;三是激情创新。提笔人纸要有一股冲动力量,要借笔墨发泄出来,要有激情,笔墨当随时代,要对时代的万物风貌充满产生浓厚热爱,借笔墨发之;四是知白守黑,黑白戏水。熟练掌握水墨干、湿、浓、淡、焦的层次变化,如用清水、矾水、胶水,有的作者提出中国画就在于用水;五是精妙点景是画眼。对于一幅作品点景是很重要的,点景是画眼。如船、桥、人物、动物、家具、饰品等等都是造意境的手段;六是妙笔生花、做好案斗功。就是平时的基本功扎实,用笔墨才能生动感人,熟能生巧,巧能生变,变能生奇;七是前面说的气象,实际是一幅有气势的画,应具备平面黑白灰关系的巧妙合理布置,笔墨干湿浓淡焦的关系变化的诗性表现,章法落款奇绝补位,达到远观即刻吸引眼球,近看精微耐看、耐品的味道;八是烂熟于心,信手拈来。王维,范宽时代的山水与现代的山水都是一样的,所有不同只是人为建筑物与人的饰品不同而已,为什么王维和范宽能够画出那样的山水,今天的我们不能超越,因为我们失去了阅读大自然的能力。所谓师法自然和临摹修练,就是使得所画对象笔法,墨法通过巧妙的构图,呈现于观者的面前。因此要求做到单纯出品位,谈则出雅,笔简传神,熟练出味道,心静出精品,学养高出逸品,笔墨狂出神品;九是学习书法是基本功,是绘画的一道门坎。书法不过关,你就不会造物自然,不会有自我面貌。中国画讲究实相、虚相、空相、意相、诗相、气相、墨相和幻相。如书法功底一般是无法表现像八卦一样变幻莫测,要走出现在画界千篇一律的画品现象;十是守得住寂寞,漫步于个性。中央美术学院一位老教授说过:“画家的个性自我面貌是天造,自然形成的,不要刻意去设计”。作为一个画者,还要守得住寂寞,我曾在广东一个小海岛住过八个月写生创作,一个记者还写了“独孤求画”的专题报道,寂寞有时确是难守,现在诱惑多,但还是要去守着。就写到这里,最后用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作的一首「踏雪」小诗结尾:飞雪长城外,独步踏寒林。山空鸟飞绝,朵雪染布衣。今宿皇城北,寂寞煮意志。唯有苦读者,枯笔写丹青。

张阅

2019/9/13 中秋节于广州番禺